欢迎访问天津东兴医院官网!
东兴医院临终关怀科
“安宁疗护”的目标
1. 减轻患者痛苦:安宁疗护的目的不再通过积极方式治愈疾病,而是通过控制各种症状,缓解症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2. 维护患者尊严:通过尊重患者对生命末期治疗的自主权利,尊重患者的文化和习俗需求,采取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在照护过程中,将患者当成完整的个人,而不是疾病的代号,提升患者的尊严感。
3. 帮助患者平静离世: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未被满足需要、人际关系网络及在生命末期想要实现的愿望,并帮助其实现,达到内心平和、精神健康的状态,患者能平静离开人世。
4. 减轻丧亲者的负担:通过安宁疗护多学科队伍的照护,减轻家属的照护负担,并给丧亲者提供居丧期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丧亲者度过哀伤阶段。
“安宁疗护”服务对象
针对高龄衰老和慢性久病重症,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如:
>>脑出血、脑梗塞等瘫痪病人
>>车祸、外伤患者,机体功能严重丧失难以康复者
>>脏器功能衰竭垂危患者
>>高龄衰老患者
>>经上级医疗机构治疗难以短期康复的患者
“安宁疗护”服务优势
(1)病房环境舒适整洁
(2)医生护士专业团队
(3)天津市长护险定点单位
(4)一级综合医院,住院报销比例90%
东兴医院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帮助亲属照料亲人。以维持生命,延长寿命,康复治疗,减轻痛苦为目的。维护患者机体功能,预防并发症,让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能够体验舒适、体面和尊严,圆梦患者家属尽孝忠孝的伦理之情。
安宁疗护简述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而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痛苦,安度余生,这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临终关怀于上世纪60年代出现。
欧美等国家称临终关怀为“hospice care”,在新加坡、台湾等地译为“慈怀疗护”“善终服务”“安宁疗护”等,我国内地大多译为“临终关怀”。直至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中确定用词“安宁疗护”,同时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是指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实践,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最终达到逝者安详,生者安宁,观者安顺的目的 。
安宁疗护的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医院服务模式
医院安宁疗护适用于有难治性或复杂性的临床症状,而在其他照护场所如社区、居家无法满足其全方位照护需求的终末期患者。医院安宁疗护为终末期患者提供跨区域、专业的、不以治愈为目标的综合医疗服务,解决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症状,满足患者和家属心理、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
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服务对象一般为:诊断明确且病情不断恶化,现代医学不能治愈,属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终末期,预期存活期小于6个月的患者
社区服务模式
社区安宁疗护为终末期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机构、门诊及居家模式相结合的安宁疗护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应当到本区县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为终末期患者及家属提供住院、门诊、居家基本服务,满足患者及家属在身体、心理、社会及精神方面的需求。
居家服务模式
居家安宁疗护在家庭环境下,为处于生命终末期的患者提供缓解症状、舒适护理等服务,帮助患者解除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的痛苦,满足患者在家中接受照护和离世的愿望,使其能安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有尊严地辞世。同时帮助家属减缓失去亲人的痛苦,积极地面对生活,最终提高患者及家属在各个阶段(从疾病诊断到居丧整个过程)的生活质量。
提供居家安宁疗护的医护人员可以来自医院、宁养院、安宁疗护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愿意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终末期患者。
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探访居家患者的流程——在家属或患者在相关的安宁疗护机构(医院、宁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登记填写预约申请表后,安宁疗护团队会到患者家中进行探访,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各项评估,确定收案后,请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和家属一起制定居家照护方案,对患者进行症状处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社会支持等;2.电话或互联网咨询服务流程——对复诊患者应定期进行电话或互联网咨询,具体内容包括疼痛控制咨询、症状处理指导、舒适指导、社工社会心理精神个案的电话辅导、哀伤个案的电话哀伤辅导及社工为患者及家属寻求社会资源的电话咨询等。
服务内容
>>症状控制
终末期患者具有疼痛、呼吸困难、厌食、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便秘、无力、昏迷和压疮等不适症状,使患者在身体上受到极大的痛苦。因此,终末期患者常见症状控制及护理是安宁疗护的核心内容,也是心理、社会、精神层面照护的基础。安宁疗护通过症状管理措施缓解终末期患者的症状负担,减轻痛苦,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舒适照护
随着死亡脚步的临近,终末期患者的症状更加恶化,会出现呼吸困难、喉间痰鸣音、神志不清、指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等症状。因此,为终末期患者提供舒适照护是安宁疗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舒适照护包括:环境的管理;床单位的管理;口腔护理;肠内、外营养护理;静脉导管维护;留置导尿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沐浴和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协助进食饮水;排尿、排便异常的照护;卧位的护理;体位转换;轮椅与平车的使用等。
>>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心理支持的目的是恰当应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引导患者面对和接受疾病状况,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反应,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尊重患者的意愿做出决策,让其保持乐观顺应的态度度过生命终末期,从而舒适、安详、有尊严离世。
(1)心理支持
一个人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时,恐惧、惊慌、悲伤等情绪都有可能产生。安宁疗护工作人员通过患者的表情、言语、姿势、行为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懂得患者的苦闷和恐惧,同时,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意愿,帮助其缓解情感上的不安,适应临终这个突发事件。
(2)社会支持
终末期患者基本脱离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发生改变,易导致患者产生支持度不够的感受,安宁疗护工作者要关心、爱护终末期患者,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传、解释和沟通工作。鼓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加入安宁疗护工作,为有需求的患者获取社会资源提供帮助;鼓励家属参与照护、及时表达对患者的关心,让患者感受到外界的关心和支持,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和希望,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宽慰和安抚。
(3)精神抚慰
终末期患者常常会思考“为什么是我得了这种病”“我的生命有什么生命意义”“我还有一些心愿没有完成”等问题,此时,他们在精神上常常想找到一些信念和寄托,有些患者会表示自己时日不多,希望与亲人告别,期望在临终前了却恩怨、得到宽恕与安慰,期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有亲人陪伴、关怀的情况下安然离世。安宁疗护工作者通过倾听、同理、冥想等精神抚慰方法缓解患者精神困扰,包括帮助患者在生命末期寻求生命的意义、自我实现、给予爱与宽恕等。
(4)死亡教育
安宁疗护工作者通过死亡教育普及正确的生死观,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坦然面对死亡。
(5)哀伤辅导
终末期患者离世后,患者的亲人和家属的悲哀达到高峰期,部分家属在居丧时期难以接受丧亲的事实,无法适应丧亲后的环境改变等,表现出严重的焦虑、烦躁、愤怒,甚至自毁行为。安宁疗护工作者与家属交流沟通,进行死亡教育,聆听家属诉说,鼓励和引导家属宣泄情感,通过电话、邮件或探访的方式,与家属保持联系,通过哀伤辅导技术帮助患者家属摆脱丧亲之痛,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