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天津东兴医院官网!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正常的感觉、知觉、思维、记忆。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令自己愉快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理智地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有较强的意志力,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刺激;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欢乐有节制,不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也乐于受他人之助。在家中,与所有家人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他们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新老朋友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做到与人为善。在正式群体或非正式群体内,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对社会的看法、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能与社会上正确的态度基本上保持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参加适当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其核心的最重要的是“基本正常”这一点,即说话办事、认识问题、逻辑思维、人际交往等都在正常状态之中,那么其心理健康就是达标的。要说明一下,上面这个基本标准是个较模糊的概念,对某个老年人而言,在该标准的上下参差,也是达标的。